石獅于1988年建市,是濱海城市、著名僑鄉、服裝名城,陸域面積160平方公里,轄9個鎮(街道)128個村(社區),戶籍人口35.8萬,常住人口68.59萬,來石務工人員總量保持在40萬左右,旅居海外華僑、港澳同胞30多萬,祖籍石獅的臺灣同胞30多萬。榮獲全國文明城市“二連冠”、中國十大活力縣級城市、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、國家生態市、國家義務教育基本均衡市、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“十二連冠”、全國文化先進市“三連冠”、全國雙擁模范城“六連冠”、省級平安縣等綜合性榮譽。2020年實現GDP937.16億元,財政總收入56.7億元,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947元。經濟綜合實力晉位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第15位,全面小康指數位居全國縣級市百強第20位、全省第2位。
主要有六個特點:①民營經濟活躍。全市民營企業1萬多家,產值超億元企業225家,民營經濟創造的產值占全市經濟總量的90%。②商貿體系完善。擁有亞洲重要服裝批發市場以及布料、輔料等專業市場,獲批全省首個國家級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,成為全國首個市場采購貿易方式出口預包裝食品試點,建成石獅國際食品城專業市場,市場采購貿易試點自2018年11月15日啟動以來至2020年12月31日,平臺累計出口518.39億元(其中2020出口343.18億元、比增98.19%)。先后獲批紡織服裝國家級外貿轉型升級基地、省級外貿轉型升級示范市。電商、直播等新興業態的輻射帶動效應凸顯,被國務院新聞發布會“點贊”。2020年全市電商網絡零售總額879.4億元,位居全國縣域網絡零售百強第4,獲評“中國直播電商發展示范市”。③產業集群初顯。形成涵蓋紡織原料、紡紗織布、漂染整理、成衣加工、輔料生產、市場營銷等領域的完整紡織服裝產業鏈,擁有8000多家紡織服裝及配套行業企業,成為閩派服裝板塊的中心城市,獲得“中國休閑服裝名城”“首批全國紡織模范產業集群”“中國服裝產業示范集群”等稱號。當前,石獅正在加快新舊動能轉換,推動紡織鞋服、機械裝備、食品藥品三大制造業和商貿會展、港口物流、濱海旅游三大服務業深度融合,大力發展光電信息、新材料等新興產業,構筑“3+3+N”產業體系。④海洋資源豐富。市域三面環海,海岸線長67公里,泉州灣中心港區“石湖+錦尚”組合港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凸顯,石湖港保稅物流中心(B型)通過驗收,初步形成集海洋生物醫藥、船舶修造、漁業通訊、海洋捕撈、水產品加工、水產品批發等海洋產業鏈條。⑤文化融合發展。海絲文化、服飾文化、獅文化、閩南文化交匯融合,城隍廟、對渡碑、姑嫂塔、六勝塔、林鑾渡、鎮海石等名勝古跡交相輝映,閩臺對渡文化節暨蚶江海上潑水節、海峽兩岸紡織服裝博覽會暨石獅國際時裝周、永寧古衛城暨城隍文化節等大型文化經貿交流活動相映成彰,舞獅、燈謎、南音等文化遺產和頗具閩南特色的飲食彰顯石獅文化的獨特魅力,擁有寶蓋山、永寧古衛城等2個國家AAA級旅游景區。⑥城鄉全域統籌。堅持全域城市融合發展,城鎮化率80%;低保、城居保等城鄉標準統一,居全省縣級市首位;實現自來水、公交、寬帶、數字電視等8個“村村通”。